本报记者 王雁博 通讯员 郑桢桢
编者按:日前,市卫健委推出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新十项措施”,回应群众看病就医关切,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迅速行动、积极落实“新十项措施”,掀起新一轮改善就医体验热潮。即日起,本报联合市卫健委推出“医改新风尚健康新体验——我市“新十项措施”助力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我院‘用药管家管理平台’已累计生成用药指导报告33.3万份,为群众提供了科学健康用药指导服务。”3月11日,市人民医院药学中心主任赵利军向记者介绍。作为湖北省区域性医疗中心,该院通过打造“智慧药学”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在落实市卫健委“新十项措施”中走在前列,成为全市医疗机构“提供健康用药咨询服务”的标杆示范。
智慧赋能
用药指南精准高效
11日上午,在市人民医院门诊药房,患者黄女士取药后点击该院微信公众号,很快收到一份详尽的“离院用药指导”通知,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服药注意事项等信息一目了然。针对老年患者,系统还特别配备语音播报功能,确保用药信息准确传达。“太贴心了,再也不用担心记不住服药方法了。”黄女士说。
这份“看得见”的便捷服务指南背后,是医院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构建起一道“看不见”的用药安全“防护墙”。“每一份药品在发放给患者之前,其处方都经过智慧化处方审核,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该院药学中心临床药学科负责人王佳介绍。
该院还推出了互联网咨询平台,患者在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菜单栏依次点击“自助服务—用药指导”,进入小程序选择“问药师”即可进行专业咨询。线下,“药师门诊”由主任药师领衔的专家团队坐诊,为患者提供精准用药指导;医院在门诊药房和“药师门诊”同步开设“用药咨询室”,方便患者及时咨询用药相关问题。
科技加持
便捷取药安全用药
“哒!”二维码一扫,自助取药柜门应声弹开,68岁的兰先生熟练地取出了前一天预约的代煎中药。“确实方便,不仅手机上有取药通知,还发一张纸质二维码,就算我们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也不受影响。”兰先生说。
该院推出的24小时自助取药服务,以及为行动不便患者提供的同城快递上门服务,让患者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每一份代煎中药都有‘身份证’。”该院中药房负责人余绪明介绍,中医师开出药方后,医院“电子开方系统”便同步自动生成一份“电子煎药证”,在药方审核、患者缴费、确认处方等流程经过层层审核,调剂、复核、浸泡、煎煮、罐装、复核、存储等环节实现全程可追溯。“中药剂量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通过保证每一个小数点的精准,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除了传统的煎煮药汤,市人民医院还提供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等,让千年国医更显年轻态。记者在该院中药房看到,医生开方后,处方立刻同步出现在药房显示终端上。药师们只需“照方抓药”,从智能化中药柜里取下一罐罐中药颗粒,插入智能中药调剂设备,很快就混装调配成一份配方颗粒。“与煎煮药汤相比,配方颗粒方便携带、更好存储、更易服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患者的青睐。”余绪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