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沧浪听歌被记录在《孟子·离娄上》中——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就是因为孟子的这一记载,赋予了沧浪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使沧浪名扬天下。但孟子并没有指出孔子听歌的地点,所以引起了学者的争论。
有的学者认为,孔子听歌的地点为山东峄县,其理由是:“均地僻壤,孔圣至楚,辙迹未经,歌听孺子,胡为乎来哉!”但是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过楚国的西北部活动,也就是说孔子听歌的地点就在十堰地区。
虽然历史上对孔子到没到过十堰地区没有明确的记载,但通过各种古文献的相互征引佐证,并辅以合乎逻辑的推理来作出判断,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有一幅圣迹图,叫子西沮封。讲的是子西闻昭王欲将书社之地封给孔子而予以劝阻的故事。
楚昭王将以书社之地封孔子,令尹子西谏曰:“王之使臣有如子贡者乎?辅相有如颜回者乎?将帅有如子路者乎?官尹有如宰予者乎?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于是孔子自楚返乎卫。”
孔子来到十堰,沿着汉水徐徐而行,感叹道:“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乎!”正在孔子感叹之余,一曲稚嫩的童音传入耳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源自太古的天籁,清纯得没有一丝杂音,孔子顿觉神清气爽,感到一种启迪心灵的快感。他回头告诉跟随的学生:“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意思即为清澈之水,人家自会用于洗高贵的冠缨;污浊之水,人家便只好用于洗肮脏的脚丫了。个人家庭国家,自尊则人亦尊之,自侮则人必侮之。
孔子说罢,不让弟子代劳,庄严地跪在江边,缓缓解缨摘冠,轻轻将冠和缨放在水中漂洗,一切进行得那样肃穆、神圣。
头戴汉江水洗净的冠缨,脚踩《沧浪之水》的节拍,孔子继续前行,终于完成了“删诗述书,定礼理乐”的伟业,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