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数字报首页 > 2025年01月06  星期 > A23版-特别报道 > 正文
 [字号   ]   
锚定蓝图走向世界 近悦远来会客武当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回眸与展望

记者 刘俊李琳婕

巍巍武当山,惊艳全世界。武当山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是瑰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能与世界对话的重要文化符号。

202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湖北旅游武当突破”战略,支持十堰市加快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凸显出十堰及武当山在全省旅游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这对于构建十堰全域旅游新业态、深化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意义重大。

2024年,以“世界级”为锚,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主动抢抓发展机遇,立足独一无二的生态人文优势,聚焦资源、客源、服务核心要素,按照“山上增光添彩、山下腾笼换鸟”的思路,不断拓展客源市场、丰富旅游业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服务层次,努力实现旅游业提质增效,奋力向着建设富有“国际范、中国风、武当韵”的世界级旅游景区铿锵迈步。

上篇——回眸篇

览生态之美,递人文之胜,纳四海之宾。数据显示,2024年武当山特区共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同比分别均增长20%以上。其中,省外游客比例持续提升达61%。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旅游人次、人均消费均居全省5A级景区首位,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初见成效。

拾级而上

多元旅游供给更丰富

跟着道长习练太极拳法、学习道医养生之道,游览景区胜景、领略古建筑群独特魅力,聆听武当历史传奇追昔抚今……2023年12月18日,武当山景区迎来一群特殊的大学生,他们应“少侠征集令”活动召集而来,到此体验研学旅行之乐。

近年来,武当山景区灵动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到此游览、研学。仅2024年,来景区旅游的年轻游客总占比达到63.31%。亘古胜境与追求个性、独特体验感的年轻游客之间“相互吸引”,正是武当山营造风景之上的消费新业态的成果显现。

“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武当山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一直以绚秀丽多姿的自然景观、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以及博大精深的武当武术等著称于世。

独一无二的自然禀赋与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赋予武当山特区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的底气,更赋予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锚定“世界级”新蓝图,武当山特区立足重构八百里武当新格局,编制《大武当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大岳仙山·祈福胜地、太极祖庭·功夫源头、医养寻根·本草集珍、建筑遗产·艺术瑰宝、隐仙聚落·人文生活5大文化IP,打造集大岳龙顶、太极祖庭、功夫之都、中医圣地、隐仙社群“五位一体”的“武当新胜地”。

对标发展规划,特区深入挖掘,结合文化市场消费热点,以“国际化”文旅消费潮流趋势为风向标,以武当太极、武当功夫、武当养生、武当建筑四大品牌为抓手,持续加强武当武术、武当山庙会、宫观道乐、道教中医药、武当山传说、武当道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如今,在通向“世界级”的道路上,武当山特区不断拾级而上,推动文化和体验方式、服务方式和营销模式等创新,激活“全域旅游一池春水”。目前,全域已经形成了武术、康养、民宿、研学、数字、文创六大产业和夜景、夜游、夜娱、夜赏、夜食、夜宿、夜演、夜购等多元化特色文旅产品线,全域旅游消费业态持续升级,武当山世界级名片更加闪耀。

202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武当山特区集中推出“武当一梦”“太极之夜”、遇真宫等新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构建上山赏景、下山夜游的多元化旅游格局,形成多点开花、爆款频出、游人如织的火热景象,为游客提供多元化、全链条、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景城同建

“山上山下”能级再提升

夜幕时分,走进武当山太极湖新区,但见剑河两岸华灯璀璨、流光溢彩,光与影交汇,线条与建筑契合,勾勒出太极湖山水秀美的轮廓。游客漫步其中,感受古韵风华的繁华场景……

武当夜景“激活”的背后,是武当山特区积极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文化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软硬件设施的不懈努力。

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是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应有的城市品质。为了满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武当山“吃、住、行、游、购、娱”的高品质需求,武当山特区配合全市加快城市向东战略的实施,在加快推进景城一体化的同时,大规模启动了城市品质改造提升工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为畅通“迎客之道”,投入46亿元建设连接武当山与十堰城区的玄岳大道,加快景城一体化。建成 G316武当山段连接线、东线工程等交通环线,启动实施南北连接线,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

为精修“留客之景”,通过实施排水防涝和支沟治理等举措,对辖内剑河沿线三个片区进行了提档升级。实施剑河两岸、太和大道、玉虚宫亮化美化工程,完成高速公路连接线、遇真宫316国道老路等道路亮化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夜色“美丽值”。

锚定“世界级”目标,武当山特区不仅大力实施“山下腾笼换鸟”改造提升,而且同步推进“山上增光添彩”景区提升工程。

进一步健全国际导览系统,对游客集散中心休憩设施进行更新,维修和新建多个观景台、游园。新开放逍遥谷、八仙观等景点7个。实施景区公路24公里大修和危岩治理,打造四季有花有景的景观带。建成智慧旅游系统,建立信息化服务模式,推进涉旅部门及重点企业入驻智慧旅游平台。实行武当山风景区及金顶景区“双预约”限流,实现一码游武当,推行境外游客支付等便利化服务,游客体验感不断提升……

“质量”提起来,“留量”长起来。据武当山特区最新数据统计显示,与以往“留客”时长数据不同的是,游客在武当山平均停留时间由过去的1.79天延长至2.11天。

文化“出海”

精彩交流活动频出圈

奔向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景观为体,文化铸魂。多年来,武当山的国际“朋友圈”因武当武术文化而加速“出海”。

2024年10月11日至14日,第二届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在武当山特区玉虚宫广场盛大开幕。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领导和嘉宾,齐聚十堰、论道武当、共襄盛会。

“活动办得很好”“十堰文旅这一年多发展很快”……社会各界纷纷对此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武当智库》专家学者评价,这是一次“打造世界级武当文化品牌,把十堰打造成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盛会。

以文化为媒、与世界握手,武当山特区文化活动大动作不断。不仅高质量举办了世界武当太极大会,还举办了海峡两岸武当文化论坛、武当山古建筑群建成600年暨成功申报世界遗产30年座谈会、系统推进道教中国化研讨会等活动30余次,推动旅游环境不断改善,旅游品牌不断擦亮。

以文化为媒、营销策划为介,武当山流量效应持续显现。通过成功举办2024年武当跨年祈福活动、甲辰年拜谒张三丰祖师大典活动,策划文化名人 IP巡游、武当武术展演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150余场次,保持武当山话题热度、国际关注度只增不减。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3月26日,东方甄选高级合伙人董宇辉领衔主播的“与辉同行”武当山直播活动热度过亿,文学博主樾月倾情推介武当山;202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天5次聚焦武当山,话题总浏览量超过3亿。

武当山在国际文化舞台上越来越活跃,国际“朋友圈”也越扩越大。该区通过活动策划,打响“祈福胜地·太极武当”等旅游 IP,实施“引客入武”,先后赴美国、阿联酋、新西兰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300余次。央视50余次报道武当山,网络直播100余场,累计曝光量达33亿次,武当山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下篇——展望篇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需跨山越海。聚焦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总目标,武当山特区还将扛起“湖北旅游武当突破”使命责任,用国际眼光培育武当特质,用世界语言讲好武当故事,聚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以赴达成愿景目标。

坚持规划先行,完善顶层设计。持续严格按照“山上增辉添彩,山下腾笼换鸟”的思路,以规划稳定性、精准性保障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修编报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平安武当”三年行动实施规划》《大武当旅游发展规划》等,细化目标任务,强化成果运用,做到规划生成项目、保障发展。

强化项目支撑,筑牢发展基石。重点加强文物保护。开展“平安武当”三年行动,重点对南岩宫、紫霄宫等12处古建筑群实施本体保护修缮;实施五龙宫保护展示设施建设项目,建设遗产保护研究实验中心、文物库房、科研监测中心、数字化文物展陈基地等;对武当山全区域及所有宫殿进行数字化建设,复原八百里武当全貌。加快文旅产业发展。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文旅品质,增加旅游综合收益。重点推进五龙景区开发、蓝湾国际酒店、宫观活化利用项目等工程。加快实施城市更新项目。重点实施武当古镇更新项目,并对玉虚宫西宫、火神庙、农贸市场、黄土堡4个片区进行房屋外立面更新改造,对剑河流域龙潭沟至石牌坊段实施景观化治理。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实施玄岳大道、武当山高速互通—山门口道路加宽改造、武当山西站-太极湖新区道路等项目,构建高效快捷交通体系。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元和观电力设施建设工程、农村电网电力设施建设工程和太极湖输变电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生态治理项目。重点实施武当山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项目、流域综合整治剑河支沟治理项目、丹江口水库(武当山段)库滨带治理项目、重点入库河流水生态环境治理修复项目以及剑河流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共计12个项目,总投资11.6亿元。

创新培育转化,健全“旅游+”产业链。全力构建武术、康养、住宿、研学、数字、文创六大产业体系,推动观光向度假、旅行向旅居、节点向全域旅游迈进。开展国内外武术交流活动和武当武术进机关事业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村(社区)等“四进”活动,争取将武当武术“两拳一械”纳入全国武术套路比赛项目,持续办好武当太极拳国际性赛事,每年在全球新建2至3家武当武术推广中心。办好武当大健康科学研究院,大力开发武当药膳,发展森林康养,拓展武术康养产业链。成立民宿产业联盟,引进品牌连锁酒店,力争接待床位突破2万张。常态化开展面向不同年龄和层次的研学活动,争取将武当山打造成首都和全省青少年研学基地。持续提升武当数字规划馆,向游客全景展示八百里武当胜景。加快数字武当项目测绘进度,提取前期成果,开展活化利用。整合特产资源,转化出形式多样、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富有特色的祈福康养文创产品,打响武当文创品牌。

策划品牌营销,拓展客源市场。打造宣传推广引擎。认真研究2025世界武当太极大会活动举办方案;积极对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快建设武当山国际太极文化传播中心。完善宣传推广矩阵。密切与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合作,加强与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合作,强化“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旅游品牌宣传推广矩阵,提升武当山的美誉度和向往度。找准宣传爆点。策划2025年元旦至春节武当山灯会节活动,联动培育武当一梦、太极之夜、太和书院、太极剧场、玉虚宫等景点、街区、园区。抢抓武西高铁开通机遇,加强与西安互通联动,激活西北旅游市场。

对标一流建设,提升服务品质。加快服务设施便利化建设。建立国际化标识导览系统,开发智能解说系统,推进全域电网改造,完善汽车充电桩、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在旅游公共场所试点设置直饮水设施,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加快实现服务方式智慧化。建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优化双预约机制,推出门票交通+度假住宿+文化深度体验等一价全包的泛景区“一票制2.0”。推动服务品质走向国际化。加强外语、讲解和接待礼仪等培训,提高接待服务国际化水平。推行旅游市场“红黑榜”制度,完善游客服务质量监管机制。打造本地化服务特色,组织学习上海经验,增加菜单菜品介绍,让游客吃武当菜、喝武当茶、用武当产品、品武当特色。(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武当山特区宣传部提供)

太极湖新区全景

武当幻梦光影华章

武当一梦

太极之夜

世界武当太极大会。记者全正摄

人在画中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英歌舞走进武当山。特约记者徐刚摄

大岳武当城夜景。通讯员杨伟摄

本期推荐新闻
关于我们网站团队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秦楚网(10yan.com)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十堰日报社 
编辑部:0719-8118833 广告部:0719-8118988 技术部:0719-8616541 
推荐显示设置:1024像素*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