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数字报首页 > 2021年12月05  星期 > T68版-专题报道 > 正文
 [字号   ]   
种下“新希望” 收获果满枝
——我市招商引资高质量建设生猪产业链纪实

记者马胜江通讯员 尚政国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项目投资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要求,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主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生猪产业,切实补齐民生短板,持续丰富“菜篮子”“肉盘子”,为通过招商引进的东方希望集团等三家国家级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为带动全市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实行责任包保助推项目落地

去年底和今年初,我市坚决克服疫情影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强化生猪产业链打造。市领导先后率领有关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马不停蹄奔赴上海、北京、江西等地招商,开展线上洽谈和线下签约,签约总金额达到101亿元。引进东方希望、新希望和正邦集团三大国家级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落户竹山县、郧阳区和房县,全面打造集生猪繁育、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冷链物流、肉制品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形成生猪全产业链。

签约成功不是最终目的,项目能不能落地、能不能建成、能不能投产,这才是衡量招商成效的硬指标。为让项目顺利落地,我市组建重点项目服务专班,一对一盯紧、盯牢,全程为企业提供服务,确保项目按时开工、按时建成、按时投产。

在推动生猪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我市以打造全省乃至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市为目标,认真落实国务院和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广东、浙江等先进地区成熟经验做法,深入查找并补齐短板。市、县两级盯住企业办事“痛点”“堵点”,继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严格落实“承诺即开工”制度,建立“项目+专班”“首席服务员”制度,选派优秀干部贴心服务项目建设。与此同时,我市把东方希望、新希望和正邦集团投资的项目作为旗舰项目纳入生猪全产业链建设体系当中,市长、常务副市长担任产业链链长、副链长,统筹谋划布局,用心用情用力,高质量建设生猪产业链。项目所在区、县领导当好“首席服务员”,对包保项目从开办企业、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到投产,提供全流程服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主动协调解决项目报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十堰速度”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质好不好、肥力足不足,直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为全面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风调雨顺”的发展环境,我市实行“承诺即开工”审批,采取容缺预审、领办代办,创造了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十堰速度”。

为使企业办理业务更加方便快捷,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对企业开办实行“一网通办”,企业可在一个区、县完成领取营业执照、印章刻制备案、税务登记等手续。市、县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81项减少为41项,申请材料由407项减少至

158项,实行全流程流水线办理程序,设立“一窗式受理综合窗口”,大部分业务都能在综合窗口办理,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以高质量服务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确保有投资意向企业顺利落户,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开通“绿色通道”,夯实领办代办制度,发挥投资项目服务保障“协调员”“信息员”“代办员”“监督员”作用,全程为企业提供领办代办服务,促进项目迅速落地。通过简化流程、精简材料、压缩时限,本应1周完成的企业登记注册业务,仅用1天就完成办理。投资40亿元的竹山东方希望生猪养殖项目签约后,从项目规划选址、立项到批复,仅在1个月内就完成,土地流转征用、开工许可在2个月内就完成,项目建设在第3个月即正式上马。

推行“四到”模式提供优质服务

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助力招商项目落地,我市推行“随叫随到,不叫不到,哪用哪到,服务周到”的“四到”模式,对每个项目全程介入、全程跟踪、全程服务。

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新上项目开工建设和企业复工复产带来的影响,给企业“雪中送炭”,让企业充分感受到温暖,市、县畜牧兽医部门多措并举、尽心尽力帮助企业早动工、快施工、早竣工。由于项目建设人员外来居多,市、县畜牧兽医部门会同卫生防疫机构及时向企业发布各类防疫防控信息,甄别返回人员的防疫风险类别,对符合要求的人员做到及时联系、马上对接、护送到岗。

项目规划选址、土地流转征用是百万头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建设的关键环节,既要保证与居民生活区、水源保护区保持安全距离,又要保证水电交通充分满足生产需求;既要严守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又要少占或不占林地。为了让新希望集团2个1500头祖代种猪场、7个3000头父母代种猪场、100个12000头商品猪场以及配套的屠宰、饲料加工、冷链物流等项目尽快落地,郧阳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作为项目首席包保干部,与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带领服务专班跑遍该区梅铺、谭山、茶店三镇,协调项目建设用地近6000亩。其中,梅铺镇生猪养殖项目占地2600亩,年存栏祖代种猪3000头,年出栏5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基本竣工。竹山县山高坡陡地少,生猪养殖项目选址工作任务较重。为服务好项目建设,竹山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班子成员全体出动,与相关部门包保服务干部一起,用两个多月时间踏遍15个乡镇100多个村,终于在宝丰、麻家渡、溢水等5个乡镇选定1个能繁母猪繁育基地、5个20万头生猪育肥基地、1个40万吨饲料厂用地。其中,竹山县宝丰镇深沟村7500头能繁母猪繁育基地和20万头生猪育肥基地已竣工。此外,房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加大工作力度,已在该县白鹤镇为正邦集团协调生猪养殖项目用地500亩。

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是推进生猪全产业链建设的“老大难”。为此,市政府建立由市长担任产业链长,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16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制定发展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出台考核方案、统筹推进全市生猪产业链建设,协调解决生猪产业链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加快重点项目推进速度,对相关部门服务项目建设情况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办、一季一小结、一年一考核。

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作为生猪产业链项目首席服务单位,由主要负责人带队下乡村、进企业,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按照“优服务、强龙头、扩产能、延链条、靠创新、增效益”工作思路,牵头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聘请28位知名专家组成生猪产业链技术服务团队,坚持科技创新,依靠龙头带动,全面打造集养殖、屠宰、分割、肉制品深加工、饲料加工、冷藏、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加快培育全国知名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和知名品牌,努力把十堰打造成全国优质肉食品供应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循环农业,将生态猪与有机菜、有机米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条,做强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随着东方希望、新希望和正邦集团招商引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希望有好肉”和“金豆”好饲料等全国知名畅销品牌将在十堰闪亮登场。到2025年,全市将完成3个大型现代生猪产业集群建设,生猪出栏达到300万头,比2020年增长163.11%;加工产值将达到165亿元,比2020年增长1962%;生猪产业链综合产值将接近300亿元,比2020年增长400%。力争通过五年努力,生猪产业实现“两个跨越”(由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由生猪调入大市向生猪产业强市跨越)、“三个倍增”(生猪出栏数量、加工产值、综合产值倍增)。

竹山宝丰深沟生猪繁育基地设备安装调试

举办生猪产业项目推进座谈会

举办标准化猪场建设与“非瘟”防控线上直播培训会

新希望集团在郧阳区投资建设的生猪养殖项目开工

房县聚丰生猪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分娩猪舍

竹山县金源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育肥猪舍

本期推荐新闻
关于我们网站团队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秦楚网(10yan.com)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十堰日报社 
编辑部:0719-8118833 广告部:0719-8118988 技术部:0719-8616541 
推荐显示设置:1024像素*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