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婧
11月27日,在深圳举行的“中国好水·鹏城之约”湖北十堰—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旅游链对接大会水产业对接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丹江口市政府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27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金额达65亿元。北京一轻食品(丹江口)、武当山水饮料、芙丝(湖北)饮品等企业生产的水饮料产品受到嘉宾客商一致好评,深圳多家企业意向采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把守水护水节水摆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用活用好山水资源,做优做强“水文章”,以绿色产业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精心呵护“水生态”
“晶莹剔透,形如桃花,周身环绕触手,这就是‘活化石’桃花水母。”近日,丹江口库区又一次发现桃花水母。丹江口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水质室主任熊屹告诉记者,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要求十分严苛,需要自然环境好、水质洁净、酸碱度适宜等条件,是水质“检测员”。丹江口水库多次发现桃花水母,是这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最佳佐证。
碧水北送扬波千重,长河泱泱利泽万方。截至目前,丹江口水库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超68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近1.14亿。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全域水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南水北调,改造自然并顺应自然。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十年来,十堰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治水管水护水。库区18.2万只网箱被清理拆除,全市5万余名渔民“洗脚上岸”;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水系为脉络划定“治理网格”,十堰彻底消除城区79条黑臭水体,官山河、犟河、剑河、泗河、神定河等五河治理经验成为全国典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已十年,如今,一条高水准的生活带、景观带、生态带逐步成形,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
加速壮大“水经济”
通过铁路将十堰生产的包装饮用水和饮料运到北京,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通过铁路物流开辟出一条“南水北调”全新路线。十年来,共有89.6万吨丹江口的优质水通过铁路运往祖国的北方。
9月3日,“堰水进京”铁路物流首发专列启程,将1500吨“武当山水”从丹江口运往北京。
9月5日,“堰水进京”产品推介会在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博览中心举行。武当山水、富锶山泉、房县黄酒等300多款十堰水产品和农特产品集中亮相。京堰两地22家企业签订了产销合作协议,现场达成采购合作意向2亿元。
10月16日起至20日,“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京堰对口协作十周年”专题展暨水源地绿色农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博览中心举办。博览会通过“展+会”联动的模式,将十堰77家农特产品企业的近百种优质产品推介进京。
今年6月以来,十堰包装饮用水和饮料发往京津冀地区运量猛增。截至9月底,累计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
自京堰对口协作开展以来,北京一轻、北京忠和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落户十堰,助推水果、木本油料、黄酒、设施渔业等七大重点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竹山茶叶、郧阳橄榄油等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予以推介的优质地理产品,武当山茶跻身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20强。
“堰水进京”以水为纽带,加强了京堰两地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十堰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也为北京提供了优质的水资源和农产品,实现了两地互利共赢。
做优做强“水文章”
依托一库净水,十堰打出“武当山水”中高端饮用水品牌,将“中国好水”卖向全国。丹江口库区已成为农夫山泉、华润怡宝、康师傅等一线水企必争之地,十堰千亿绿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正临江崛起。
“作为水源地本土水企,我们的目标是让全国人民都喝上高品质好水。”武当山水饮料公司董事长王燕介绍,公司年产能达150万吨,产值20亿元,已形成一个品种多样、功能完善、设备先进、带动示范效益强的饮用水生产基地。公司产品销售市场涵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受水城市,并逐步向全国市场铺开。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光锐介绍,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支持十堰饮料企业拓展本地市场”的要求,该局主动搭台,建立“堰水”展销中心,为全市300余款优质水饮料和57个农特产品提供免费展示平台。同时,组织企业参加西雅食品展、消博会、服贸会等国际国内大型展会数十次,达成意向性签约近3亿元。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以来,市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工作专班坚持“市场导向、以销促产”的发展思路,着力拓市场、育品牌、壮龙头、延链条,推动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加快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绿色食品饮料产值同比增长7.2%。
我市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在全力推进水生态治理的过程中,主动谋划、科学调配,积极培育新产业、创新新模式、激发新动能。持续做优做强关于“水”的文章,促进水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不断优化水资源调配机制,提高利用效率,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十堰水生态、水空间、水经济的全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开启可持续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