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夫
人说“四十不惑”,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自己也进入不惑之年。在房县西关老街我生活了40多年,从牙牙学语到能言善辩,老街留给我太多回忆。
我的家在西关老街东古桥。记忆里,小时候家门前有一条小渠,渠水清澈见底,夏天有时候还可以看见小鱼,每天清早,街坊们都在小渠里洗洗刷刷。小时候的我十分调皮,有一次,我和家人闹脾气一直哭闹,奶奶抱着我一直没有哄乖,最后爷爷拿来一个小筐,在小渠里捞了几条手指长的小鱼,奶奶将小鱼煎得两面金黄,放到嘴里一咬脆生生的,瞬间把我哄得眉开眼笑,直到现在我仍觉得那是我吃过最美味的食物。
家对面住着本家的大爷和本家的姑姑。大爷是个定锅匠,修鞋子修伞、补水缸补碗等,感觉没有他不会的。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将家里吃饭的碗打破了,悄悄拿着破碗找大爷补。他拿出一个钻子,在破碗上钻了几个小眼,又抹上一种黏黏的东西,最后用铜丝拧上。过了一会儿,我拿修好的碗装水一试,居然真得不漏水了,可把我高兴坏了。
从家门向左走不到20米,就是西关老街最热闹的东古桥。这是用石头和石条修砌的小拱桥,也是进城赶集人们的必经之路。到了冬天,结了冰的小桥就成了我们的溜冰场,时不时传来孩子们开心的笑声。
清晨的第一缕曙光还没有露头,公鸡就开始打鸣,开杂货铺的新奶奶(本家的奶奶)把门面上的铺板卸下来固定好,打扫门前的卫生,随后开始擦洗自家铺子的柜台。不一会儿,赶集的人们就来了,买洋火、灌酒、称盐、打酱油醋……好不热闹。买完货的人们会毫不客气地进屋,找把椅子坐下,和其他进城买货的人唠嗑,还会从口袋里拿出自家地里收获的烟丝相互分享。
从东古桥往东走,就进了回子街。这里回汉杂居,各种手艺作坊紧挨着,如同一条民族风情街。丁老爹家的羊油炕炕饼是我最爱吃的,每次饼未出锅,我就被那香气馋得直流口水。我的爷爷是开猪行的,有时候爷爷也买羊自己宰了卖肉。见我们眼巴巴地望着那饼,爷爷就割一块肉,再扒点羊油、付点加工费,请丁老爹给我们做饼子吃。
再往前就是邵家硝皮子作坊,羊皮牛皮经常铺满老街的石板路。新剥的牛皮踩上去软软的,而放了几天的皮子踩上去就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邵老爷经常在屋后院支起很大的绞皮机,将硝好的皮子用割皮刀裁成细细的皮条,然后用带有巨大转盘的绞皮机将细皮条合成一股股大拇指粗的牛耕绳,一盘一盘放在家里,等待订货的客户上门取。
外婆家也在老街,外公是一个铜匠,开了一个专门做铜烟袋锅的小作坊。当铜钱进入火炉里化成铜水,外公立即用铁钳子夹着铁碗把铜水舀起来,倒入事先做好的模具里,不一会儿,一个个大小不一、长短不同、造型不一的铜烟袋锅就有型了,等到冷却后,外公又用锉刀细细打磨,直到满意为止。
外公家对面是周家的铁匠铺,周老爷子一年四季都打着赤膊,面前挂一件黑色的猪皮围腰子,左手拿着铁钳子夹着要打的铁坯,右手拿着一个小锤子,指点抡大锤的周叔叔。不一会儿,铁坯就成了可用的抓钉、锄头、铁锹、马蹄铁等农具。街坊邻居们经常在这里烧开水、烙肉,冬天也有很多人在这里烤火、聊天,十分热闹。
斜对门是卖香料的何爷爷家。何爷爷家的门口经常摆着茴香、五香面、八角、桂皮等香料。有人上门买香料,他就用门口摆放的小石磨为顾客加工。与之相邻的马奶奶家开了一个小百货店,他们家还自己加工蚊香。一到夏天的夜晚,马奶奶家的两个孙子就会将自家做的蚊香拿到老街上叫卖。再往前走就到了回民做礼拜的清真寺了,寺门前有两个非常大的石头狮子和两个很大的石鼓。每天上学路过,我们都会走上前去,不是摸一下就是爬上去坐一会儿。
再往前走,就是黑外爷家的油坊。一根长长的有水桶粗细的圆木,两头用宽大的铁皮箍着,上面还有一块很大很重的石头,从房梁上垂下两根粗大的铁链将木头横杆吊起。黑外爷光着膀子,和四个壮汉一起将原木朝后拉,然后又奋力将原木撞向油饼,随着一下一下的撞击,一滴滴金黄的菜籽油流向下边的油壶。
就这样,不知觉中我们慢慢长大,生活也一天天变好了。老街上好多人家盖起新房、买了电视。不时有人家从这里搬走,也有新邻居搬进来。东古桥的石条拆了,坡也没有了,门前的小渠清理后加了盖板,修成了可以过汽车的大马路。突然之间,老街上的车多起来了,端着饭碗串门的人少了,在杂货铺门前聊天的人也渐渐稀少,似乎大家都忙碌了起来。
老街伴我读完小学、走过童年,上了初中、高中,又考到外地大学读书,直到参加工作、娶妻生子。如今,我除了逢年过节回来,其他时间几乎没有再回老街。但是每次回老街,都会感受到老街日新月异的变化,旧的四合院逐渐减少,旧的公共厕所消失不见,老作坊老物件仿佛一夜之间被新生事物代替,石板街不见了,下雨天的泥泞地不见了,杂货铺也不见了,老街仿佛迎来了新生。
如今,闲暇之余带着家人回老街走走看看,与街坊四邻唠唠家常也成了一种念想。车五爷家织绑腿、闻三爷家做白蜡、王家做鞭炮、李广爷打草鞋、高三爷卖桐油、殷家剃头修面、施伯伯跑货郎、王家做艺线、杨家压面条、龙家蒸馍馍……这一切仿佛都是在昨天。老街承载着我们的成长,有苦涩有遗憾,有甘甜有幸福,让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跨越生活中的一道道坎,那满满的回忆成了心底一抹淡淡的乡愁。
由房县西关老街改建而成的西关印象景区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