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毛以国兰璐通讯员 付新宇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服务是应有的本色。张湾区红卫街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擎党建引领旗帜,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构架,聚焦一老一小、小摊小店、特殊困难群体等,将民生保障落到实处,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党建+养老
银龄增辉献余热
“还是老小区住着舒服啊。”在红卫街道王湾社区永光新村小区,78岁的杨焕斌卖掉原本在小区的房子去武汉女儿家养老后,又重新搬回该小区定居,原因就是这里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让他感到生活无忧。
永光新村小区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居住的多是东风水箱厂职工,如今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超过60%。子女异地、就医不便、做饭困难、精神空虚等问题,成了许多老年人欢度幸福晚年的最大障碍。在红卫街道党工委的牵头指导下,王湾社区党委将永光新村小区内一栋近1000平方米的3层闲置办公楼打造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涵盖日间照料、临时托管、康复理疗、幸福食堂、老年学堂、健身娱乐等功能。老人们在这里疗养、吃饭、打球、跳舞、聊天、看书……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幸福。
养老服务是重要的民生工作。红卫街道积极推进“党建+养老”工程,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管理为依托,打造幸福“夕阳红”。其中,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目前全街道计划改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涉及界牌社区、动力新村社区、家和苑社区;计划新建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2个,涉及牛场村、石桥村。推进适老化改造项目和家庭床位试点工作,让辖区更多6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到适老化便利,满足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加快推进社区幸福食堂项目建设,规范运营管理。目前申报在建的幸福食堂项目有7个,正在逐步推进。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这些设备全是动力厂的工人合作安装的……”6月30日上午,为庆“七一”,在红卫街道动力新村社区马灯精神教育馆,来自社区的“银龄宣讲团”为前来参观的学生和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
76岁的团长王铁娟介绍,“银龄宣讲团”共有7名成员,平均年龄
72岁,均为国有企业退休职工中优秀党员。为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多年来他们坚持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校园社区积极进行宣讲,引导党员群众学习、领悟、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信心满怀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建功新时代。无独有偶,在王湾社区永光新村小区,老人们成立“银龄互助小组”,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无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服务……
莫道垂垂苍老事,行装再整又春天。近年来,红卫街道依托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将越来越多老年人凝聚在一起,大家尽己所能,发挥所长,为建设美丽家园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党建+安幼
幼有所育助成长
“感谢社区为孩子们提供免费的辅导服务,帮家长们解决了周末孩子没人管、辅导作业难的问题!”这是红卫街道家和苑社区居民对“党建+邻里中心”开设周末课堂的由衷感谢。家和苑社区党委通过整合社工服务机构、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党员志愿者队伍,为辖区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文化娱乐、心理辅导等活动,缓解部分家庭孩子照顾不便问题。
无独有偶。今年3月初,红卫街道周家沟社区“爱心理论宣讲队”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美好童年幼儿园,开展雷锋精神宣讲活动,带领小朋友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安幼是民生大事,幼儿教育又是重中之重。红卫街道积极推进“党建+安幼”工程,引导社区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青春红”志愿服务组织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自身专业所学,上门为辖区居民开展爱心家教等志愿服务活动;“花儿红”志愿服务组织,由辖区学校联合组建,主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如“学雷锋”主题活动、小手拉大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活动。
为解决社区一部分居民特别是双职工家庭、特殊困难家庭暑假期间孩子无人照看、暑期作业无人辅导的难题,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联合周家沟社区,开设“爱心红暑期夏令营”托管班。授课老师由该校9名党员教师和10名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组成。托管班除开展数学、英语、写作、阅读等常规课程外,还特别设置红色教育、国学文化、成长教育、科普教育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受到学生和家长们一致欢迎。有的家长为了表示对老师和志愿者的感谢,主动为他们送去西瓜。
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红卫街道通过志愿服务等形式打造全环境育人场域,用真善美谱写幼儿教育新篇章。
党建+扶弱
身有所依人心暖
“真是太感谢了,上门办证给我们解决了一大难题!”红卫街道联合张湾区残联、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门开展残疾等级评定工作,获得群众称赞。
“我爱人是残疾人,现在不舒服需要送医院,请你们帮我一下。”家和苑社区工作人员接到居民求助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将患者送往附近医院就医。考虑到患者是低保户,生活困难,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协调医院减免医疗费用。
实现“弱有所扶”,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红卫街道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积极推进“党建+安幼”工程,全面落实救助政策,强化民生保障。
扎实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构建认定精准、公平公正、进出有序的社会救助工作格局。今年上半年,向辖区城市低保对象250户395人共发放低保金130多万元,向农村低保对象26户44人共发放低保金14万余元,向分散特困供养人员16人共发放12万余元。
保障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联合区残联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精心开展入户残疾等级评定行动,做好残疾人辅助器具申请工作,进一步规范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及核查。上半年,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37万余元,惠及4080人次。
做好高龄人员补贴发放工作。推进高龄津贴发放工作,按规定及时足额发放资金,并严格把关、审批到位,杜绝高龄人员补贴出现多领现象。2023年第一季度,为1381人发放高龄津贴44万余元。
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众。深入开展“困难群众信息摸排专项行动”“六访六送”等活动,下放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理期限,提高工作效率,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上半年累计走访5192人次。加强和规范临时救助工作,上半年共计发放临时救助297人、26万余元。为辖区内243户特殊困难家庭免费安装无线智能烟感报警器,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有效防范特殊困难群体居家的消防安全风险。
扶弱济困暖人心。“含金量”十足的民生保障,让困难群众生活得更好、心气更足、获得感更多。
党建+优商
一城烟火展活力
兄弟撸串儿、小唐烧烤、虾客汇美食广场、旧厂区大排档……入夏以来,位于张湾区车城西路沿线的这些街边小店和网红夜市逐渐火起来。从华灯初上到午夜凌晨,炭烤与小炒、美食与啤酒、欢声与笑语……描绘出一幅烟火气十足的民生画卷,彰显出城市夜经济日益涌动的活力。
位于街头巷尾的餐饮小店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就业,是最有烟火气的民生。红卫街道坚持“党建+优商”,积极实施“小店计划”,大力发展夜市经济,为解决居民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拉动消费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该街道党工委将社区党组织、非公企业党支部、驻地单位党组织和小区党支部联合起来,构建“夜经济”党建服务阵地网络。坚持以群众参与为核心,鼓励周边住户自主报名当摊主、服务员、保洁员;聚焦群众关心的夜市食品、用电、用气安全和油烟、环卫、噪音等问题,积极协调党员干部、居民志愿者等参与市场管理,开展文明劝导、治安维护、卫生清扫等工作,提升夜市管理和服务质效。
该街道牵头召开“吃一口红卫”夜市烧烤餐饮联盟成立大会,号召大家抱团谋发展,打造红卫“夜经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前后门实施店铺招牌美化,按照商业门店自筹一点、社区支持一点、汽院奖补一点,发动周边80%的商户共谋、共建,美化市容环境。
在党建引领下,近年来,红卫街道培育出“红卫夜市”“60厂夜市”“智慧园美食城”等充满烟火气息的夜市。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红卫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有婕表示,将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切实将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民生保障工作实效,用一件件民生实事奏响居民幸福乐章。
银龄志愿者开展“传承家风家教家训自强不息乐成长“活动
志愿者开展“传承马灯精神做新时代好少年”活动
爱心义剪
志愿者为辖区孩子辅导作业
红卫街道党员干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