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数字报首页 > 2023年07月14  星期 > A01版-头版 > 正文
 [字号   ]   
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乡村建设“六件事”之托幼中心篇
一颗爱心点亮精彩童年

文/记者曾雨实习生王晓图/记者 潘世新

“小朋友们,我们给妈妈串一条项链,比比谁先完成、谁的最好看……”7月9日,在房县红塔镇南潭村托幼中心,孩子们跟着辅导老师做手工,其乐融融。

小托幼蕴含大民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房县红塔镇南潭村、化龙堰镇上湾村充分整合资源,建设托幼中心,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普惠托幼服务,在实现幼有所育、幼有所学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用好闲置校舍解决托幼难题

南潭村位于房县县城以南20公里,是该县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目前正在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共468户1353人。

为了满足群众托幼需求,今年5月,在房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南潭村利用闲置小学的部分校舍建设托幼中心,解决该村及周边村群众“托幼难”问题。

村民邓船梅的儿子儿媳都在武汉上班,孙女由她一人照顾,十分吃力。得知村里开设托幼中心后,她立即给孙女报了名。“白天在托幼中心,中午晚上接回家吃饭,很方便。”邓船梅说,“有专门的老师照顾孩子,我省心又省力,一学期750元的学费也不贵。”

“这些小朋友最大的5岁,最小的3岁。”南潭村托幼中心负责人刘辉告诉记者,中心各类设施齐全,共有30个托位,目前有10名小朋友。

房县教育局职成幼办主任冯丽介绍,该县教育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统筹配置,利用闲置校舍改造托幼中心,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为村托幼中心配备公办幼师,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和游乐设施,让村民在家门口“安心托”。

多方携手共建实现幼有所育

在房县县城以西20公里的化龙堰镇上湾村,千年古树“鸳鸯柏”苍翠古朴。村托幼中心里,孩子们开心玩耍、欢笑不断。中心现有10名幼儿,最大的5岁,最小的2岁半。

上湾村党支部书记昝强强介绍,早在2018年,房县县委、县政府就提出“幼有所育、就近可育”目标。在此背景下,上湾村根据“村办县助”原则,利用村委会闲置房屋改造建设上湾村幼儿园,让村里的孩子就近入园。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2022年,房县教育局、化龙堰镇整合资源,将上湾村幼儿园改造升级成托幼中心,更好满足村民对“幼有所育”的期盼。

“以前得把孩子送到集镇幼儿园,不仅路程远,开销也大。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托幼中心,接送只要几分钟。”上湾村村民昝大伯乐呵呵地说,托幼中心为他解决了大难题。

冯丽告诉记者,房县教育部门结合各村适龄幼儿情况确定办学规模,为每所托幼中心配备一名公办幼师,工资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每年提供2万元经费选聘保育老师,不断完善中心设施,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安心托育服务。

“除了教育部门和乡镇的支持外,村里也从集体经济收入中列支一部分,通过减免水费、电费、补充保教设施设备等方式,降低托幼中心运行成本,确保托幼中心正常运转。”昝强强说。

完善托幼服务提升保教质量

在上湾村,一个温馨的儿童书屋引起记者注意。当天,不少小朋友在书屋里看书。

“儿童书屋里的图书供孩子们免费阅读,同时,这里还是村里的四点半学校。”上湾村志愿者周大姐负责在这里照看孩子,“这里环境好、图书多,是孩子们的课外乐园。有我在这里照顾,家长也很放心。”

除了儿童书屋,上湾村还建有文化大礼堂、各类游乐设施,为孩子提供更多开展课外活动的空间。

上湾村托幼中心幼师昝继梅介绍,县教育局经常通过专家讲座、送教下乡、入园指导等方式,对村托幼中心幼师进行业务培训。化龙堰镇中心幼儿园也与村托幼中心建立联建互帮关系,定期开展业务指导,提升托幼中心保教水平。

同时,乡镇、县教育局、乡镇中心学校、村委会等各司其职,落实对村托幼中心师资配备、收费行为、安全防护、卫生保健、保教质量、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动态监管责任,健全督导、年检、评估制度,确保托幼中心稳定健康运转。

“托育一个孩子,就是守护了一个家庭,更是留住一个劳动力。”在化龙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勇看来,托幼中心建设释放了家庭劳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力保障。

随着乡村产业发展和托幼中心等配套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年轻人留在了村里。

34岁的上湾村村民李尾有两个孩子,老大3岁半,老二9个月。她原本在广东打工,二孩出生后,便回老家照顾两个孩子。“村里的托幼中心帮了我大忙。”李尾说,她把老大送到托幼中心,老二交给家中老人照看,自己就近在村里的设施蔬菜大棚工作,下班后接老大回家,带娃工作两不误。

育幼有着落、干活有精力、致富有奔头、前途有保障,越来越多像李尾这样的“四有”家庭,正昂首阔步奋进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新闻链接

我市四种模式建设乡村托幼中心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建设“六件事”工作要求,我市坚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原则,推进农村托幼中心建设。

目前,全市乡村托幼中心建设已形成四种模式,即幼儿园托幼一体化、闲置教学点改造成托幼中心、安幼养老结合、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等公共资源延伸提供托幼服务,实现农村托幼有场地、有人管、有活动、有关爱。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依托社区工作站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市已建成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31个,覆盖率达98%。

下一步,我市将开展学前教育“两个比例”(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攻坚行动,不断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规模,持续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让广大乡村儿童享受到公益、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

上湾村儿童书屋里,孩子们在认真阅读书籍。

本期推荐新闻
关于我们网站团队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秦楚网(10yan.com)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十堰日报社 
编辑部:0719-8118833 广告部:0719-8118988 技术部:0719-8616541 
推荐显示设置:1024像素*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