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孟建锦报道:4月14日,“服务建成支点,建设大山里的深圳”青年干部大讨论市发改委专场活动举行。来自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的青年干部围绕“整体提升城市辐射力,加快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主题畅所欲言,为我市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十堰位于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处,是连接华中、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与汉江生态经济带核心城市。市发改委工业科干部王润东说:“我们应以产业能级跃迁为核心抓手,依托‘中国商用车之都’的完整产业链基础,加快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同时激活武当山、丹江口水库等文旅资源,打造‘一核引领、多极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十堰的资源禀赋转化成发展动能”。
“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应立足土地要素配置这一核心职能,通过‘优空间、活资源、强协同’三向发力,为提升城市辐射力夯基垒台。”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干部李坤锦聚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创新区域协同机制等三方面,提出强化土地要素支撑,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的实践思路。
“城建档案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记忆库’,更是推动城市治理和区域协同的重要资源。”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干部闫志辉从城建档案的角度出发,提供了新的视角。他认为,推动城建档案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赋能“大山里的深圳”建设,为提升城市能级贡献力量。
市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科干部吴兴禹从投资实践角度,分享了在项目谋划、资金争取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经验。“当前,西十高铁等交通项目加速推进,我们正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他认为,应通过联合申报水源区生态补偿、秦巴山片区振兴项目等跨省工程,打破行政壁垒,创新运用 REITs、EOD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为城市能级提升注入资金活水。
此次大讨论活动,不仅激发了青年干部们的创新思维和工作热情,更为我市未来发展汇聚了智慧和力量。青年干部们的讨论充分展现了十堰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正以实际行动为推动十堰高质量发展、建设“大山里的深圳”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