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特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推进民宿生活污水规范化处置
本报讯 记者纪枫波特约记者叶相成通讯员 李小翠 报道:昨日,记者走进武当山特区特色康养民宿——曼珠庄园,只见庄园内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流入一个三格式化粪池,经过初步处理后,变成汩汩清水进入人工湿地。
该民宿负责人李曼珠说:“有了污水处理系统,空气变清新了,环境变美了,游客量也大幅提升。”
过去,武当山特区通过铺设污水管网、集中建设污水处理站等方式,处理居民点和民宿的生活污水。近年来,该区按照“旅游+民宿”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民宿。因民宿多由民房改建而成,而民房基本没有独立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较大的治污投资,令一些投资者望而却步。
“生意要红火,环境是关键。”为彻底解决民宿生活污水处置难题,今年5月初,武当山特区下发《民宿污水治理、垃圾处置行动方案》,要求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大力支持民宿市场主体合理选择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根据各民宿较为分散的特征,建设相适应的化粪池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确保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再利用。
为提高各市场主体参与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该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投入近100万元,支持全区52家民宿规范化处置生活污水。其中,对于民宿市场主体建设三格式化粪池容积达到6立方米、人工湿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的,补助1.5万元。